您当前的位置: 生意经网 > 资讯 > 正文
生意经网-移动版 首页

复旦大学管理学院:复工复产怎么办?听200家中小企业怎么说

时间:2020-04-09 15:31
分享到:

2020年3月,在举国共同努力下,新冠肺炎疫情拐点出现,我国本土新增确诊病例呈现持续下降态势,疫情步入中后期阶段,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逐渐恢复正常秩序。但与此同时,疫情却以疯狂的速度席卷全球,各国社会经济活动遭遇巨大阻碍。在经贸全球化的今天,国内企业难以独善其身,经营处境依然堪忧。

在全球疫情大爆发的背景之下,中小企业受到的影响发生了哪些变化?不同行业、采取不同战略的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的程度如何?这些变化与影响程度的差异又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和希望?

为厘清上述问题,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副教授、复旦青年创业家教育与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孙金云,带领其课题组,针对疫情之下的中小企业,于3月初展开第二轮调研,汇编成果形成《中小企业疫情下战略分析报告(第二期)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。此次报告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孙金云教授课题组开展抽样问卷调查,样本总数为204家,同样覆盖各类规模、不同资本来源及不同行业的国内企业,该报告得到思爱普(SAP)支持。

除了横向比较各类型企业面临疫情的影响和应对策略的差异以外,《报告》还通过与第一次调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,揭示疫情中期和末期对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差异,展示企业管理者在疫情步入下半场后经营信心的恢复,指出不同类型企业管理者可采取的针对性策略,助其在危机中发现和把握机遇。

《报告》指出,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,其对国内企业带来的负面冲击开始减弱,在收入预期和现金流压力两个基本面上,相较第一次调研,受访企业管理者的整体态度要乐观得多,反映了企业收入前景趋于向好,现金流压力基本得到缓解。

同时,疫情所处阶段的变化,导致不同类型企业的受冲击程度出现转折。民营企业和产品多元化企业,虽然在疫情初期受到的不利影响最大,但得益于其对市场的高度敏感和及时行动,在疫情中后期实现快速复苏,未来预期和经营信心显著提升。而全球疫情的蔓延,使得疫情初期受损较小的外资企业,在现阶段遭受到的经营威胁愈加凸显,经营信心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。

此外,与首次调研的部分结论相反,低学历、本土化、业务多元化的企业在疫情中后期对收入的预测,比高学历、国际化和业务单一化的企业更加悲观:低学历企业、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国际化企业的现金流受疫情的持续影响,较高学历、非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本土化企业更为显著。

《报告》进一步对疫情下企业应对措施进行分类,按照对外和对内两个角度,划分为“市场拓展”和“战略转型”两类,并对不同行业下两种策略对复工带来的不同影响作出比较分析,指导企业选择合适的应对策略。

市场拓展型策略表现为加大营销推广力度,稳住现有市场、巩固老客户,同时开发新客户,拓展新的细分市场;战略转型策略表现为借机进行战略转型,由线下业务向线上转型,并对组织结构进行适当调整。前者依赖于企业外部市场环境的高频运转,疫情期间该策略的运用受到显著影响;后者则属于企业主动出击的进取型策略,在疫情期间反而能够逆势而行,充分调动企业内部积极性。对于制造业,战略转型战略明显产生更强的作用力,高市场高转型的企业普遍复工率最高,与之对应的高市场低转型的企业,复工率相对最低;对于与外部环境存在更强相关性的服务业,市场拓展力度的暂时减弱,反而有利于企业恢复正常经营。低市场高转型的企业复工率最高,而高市场低转型的企业,复工率相对最低。分析表明,面对疫情,战略转型才是企业自救的根本之道,而努力拓展原有渠道或销售只能起到辅助作用。

鉴于“科技要素”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,此次调研还特别加入研发水平作为自变量进行交互分析。在《报告》的最后,研究得出结论:高研发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小,低研发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。这启示企业管理者,市场拓展和战略转型之外,或将存在重要的第三种战略——“研发驱动”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,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

新冠疫情来势汹涌。然而,中国经济体量庞大结构完整,具备快速恢复的强大韧性。通过时隔仅短短一个月的调研对比,我们可以看到,企业信心显著增强,尤其是疫情初期迅速响应、积极行动的企业,在现阶段的市场格局中逐步占据优势地位,负面冲击减退、正向效果显现。战略转型、市场拓展和研发驱动战略的共同叠加运用,有效帮助企业化解疫情挑战,变危机为机遇。

没有一个寒冬不会过去,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。复旦管院本次发布的《中小企业疫情下战略分析报告(第二期)》深入洞察到疫情推移对企业的影响,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多种应对策略针对不同行业的有效性,启发企业管理者挑战自我、积极应对,用行动迎接温暖春天的到来。

来源: 科创新闻网 责任编辑:企投新闻网
免责声明:
  • 注明“来源:生意经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生意经网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;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"来源:生意经网";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  • 生意经网转载文章是为了传播信息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发送至电子邮箱:

复旦大学管理学院:复工复产怎么办?听200家中小企业怎么说

2020年3月,在举国共同努力下,新冠肺炎疫情拐点出现,我国本土新增确诊病例呈现持续下降态势,疫情步入中后期阶段,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逐渐恢复正常秩序。但与此同时,疫情却以疯狂的速度席卷全球,各国社会经济活动遭遇巨大阻碍。在经贸全球化的今天,国内企业难以独善其身,经营处境依然堪忧。

在全球疫情大爆发的背景之下,中小企业受到的影响发生了哪些变化?不同行业、采取不同战略的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的程度如何?这些变化与影响程度的差异又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和希望?

为厘清上述问题,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副教授、复旦青年创业家教育与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孙金云,带领其课题组,针对疫情之下的中小企业,于3月初展开第二轮调研,汇编成果形成《中小企业疫情下战略分析报告(第二期)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。此次报告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孙金云教授课题组开展抽样问卷调查,样本总数为204家,同样覆盖各类规模、不同资本来源及不同行业的国内企业,该报告得到思爱普(SAP)支持。

除了横向比较各类型企业面临疫情的影响和应对策略的差异以外,《报告》还通过与第一次调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,揭示疫情中期和末期对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差异,展示企业管理者在疫情步入下半场后经营信心的恢复,指出不同类型企业管理者可采取的针对性策略,助其在危机中发现和把握机遇。

《报告》指出,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,其对国内企业带来的负面冲击开始减弱,在收入预期和现金流压力两个基本面上,相较第一次调研,受访企业管理者的整体态度要乐观得多,反映了企业收入前景趋于向好,现金流压力基本得到缓解。

同时,疫情所处阶段的变化,导致不同类型企业的受冲击程度出现转折。民营企业和产品多元化企业,虽然在疫情初期受到的不利影响最大,但得益于其对市场的高度敏感和及时行动,在疫情中后期实现快速复苏,未来预期和经营信心显著提升。而全球疫情的蔓延,使得疫情初期受损较小的外资企业,在现阶段遭受到的经营威胁愈加凸显,经营信心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。

此外,与首次调研的部分结论相反,低学历、本土化、业务多元化的企业在疫情中后期对收入的预测,比高学历、国际化和业务单一化的企业更加悲观:低学历企业、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国际化企业的现金流受疫情的持续影响,较高学历、非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本土化企业更为显著。

《报告》进一步对疫情下企业应对措施进行分类,按照对外和对内两个角度,划分为“市场拓展”和“战略转型”两类,并对不同行业下两种策略对复工带来的不同影响作出比较分析,指导企业选择合适的应对策略。

市场拓展型策略表现为加大营销推广力度,稳住现有市场、巩固老客户,同时开发新客户,拓展新的细分市场;战略转型策略表现为借机进行战略转型,由线下业务向线上转型,并对组织结构进行适当调整。前者依赖于企业外部市场环境的高频运转,疫情期间该策略的运用受到显著影响;后者则属于企业主动出击的进取型策略,在疫情期间反而能够逆势而行,充分调动企业内部积极性。对于制造业,战略转型战略明显产生更强的作用力,高市场高转型的企业普遍复工率最高,与之对应的高市场低转型的企业,复工率相对最低;对于与外部环境存在更强相关性的服务业,市场拓展力度的暂时减弱,反而有利于企业恢复正常经营。低市场高转型的企业复工率最高,而高市场低转型的企业,复工率相对最低。分析表明,面对疫情,战略转型才是企业自救的根本之道,而努力拓展原有渠道或销售只能起到辅助作用。

鉴于“科技要素”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,此次调研还特别加入研发水平作为自变量进行交互分析。在《报告》的最后,研究得出结论:高研发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小,低研发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。这启示企业管理者,市场拓展和战略转型之外,或将存在重要的第三种战略——“研发驱动”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,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

新冠疫情来势汹涌。然而,中国经济体量庞大结构完整,具备快速恢复的强大韧性。通过时隔仅短短一个月的调研对比,我们可以看到,企业信心显著增强,尤其是疫情初期迅速响应、积极行动的企业,在现阶段的市场格局中逐步占据优势地位,负面冲击减退、正向效果显现。战略转型、市场拓展和研发驱动战略的共同叠加运用,有效帮助企业化解疫情挑战,变危机为机遇。

没有一个寒冬不会过去,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。复旦管院本次发布的《中小企业疫情下战略分析报告(第二期)》深入洞察到疫情推移对企业的影响,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多种应对策略针对不同行业的有效性,启发企业管理者挑战自我、积极应对,用行动迎接温暖春天的到来。

免责声明:
  • 注明“来源:生意经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生意经网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;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"来源:生意经网";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  • 生意经网转载文章是为了传播信息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发送至电子邮箱:

相关阅读